AI孙燕姿大火出圈 AI会不会抢了歌手的饭碗
从AI换脸、AI绘画到AI写论文,近年来,AI相关的话题热议度居高不下。近日,“AI孙燕姿”又火出圈——“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的《发如雪》、南拳妈妈的《下雨天》在B站点击量均破百万。那么,“AI孙燕姿”是否侵犯了孙燕姿的声音版权?未来AI会抢了歌手饭碗吗?其背后所存在的隐患也再度引发讨论。
“AI孙燕姿”出道即顶流
网友:几乎没有“AI孙燕姿”驾驭不了的曲风
“AI孙燕姿”究竟有多火?记者发现,B站上,与“AI孙燕姿”有关的视频已有近千条,目前在B站,“AI孙燕姿”翻唱周杰伦的《发如雪》播放量最高,达128万,《下雨天》达120万,还有诸多翻唱歌曲都有数十万播放量。抖音平台上也出现了“AI孙燕姿”的合集,目前已经更新至41集,播放量已超900万,且还在不断上升。
孙燕姿因其独具辨识度的音色与唱腔,成为AI宠儿,每天都有数十首“新作”面世,翻唱歌曲包括民歌、童谣、动漫主题曲、流行歌曲等众多类型。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直很安静》《岁月神偷》《红豆》,甚至和孙燕姿风格完全不同的《好汉歌》《向天再借五百年》等歌曲都在“AI孙燕姿”的演绎下有了别样的味道。网友们感慨道:几乎就没有“AI孙燕姿”驾驭不了的曲风。
除了“AI孙燕姿”,目前网络上还活跃着“AI周杰伦”“AI王心凌”等。这些“AI创作者”用人工智能提取歌手的声音,将声音套用在其他热门歌曲上。大部分人在听过AI制作的翻唱歌曲后,都惊叹AI的强大,“虽然唱腔和风格还模仿不了,但是音色已经很强了。”也有网友吐槽不太像本人,“音色完全相同,但演唱风格完全不同。”
AI翻唱是否涉及侵权?
专家:声音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AI翻唱究竟有没有侵犯歌手的声音版权和歌曲的著作权呢?成都知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张廷元向记者解释说,“平台和AI音乐‘创作方’在互联网平台发布未取得歌手和著作人授权的作品,实际上就涉嫌了侵权,是对原创作品的不尊重。孙燕姿的声音作为她个人的身份标志,也是一种知识产权,声音作为肖像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应当受到法律保护。”
张廷元指出,“AI孙燕姿”作品的发布涉及的不止音乐版权侵权的问题,也极有可能影响到歌手的其他价值,特别是社会经济价值,“歌手除了声音之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比如创作创作能力、演艺技巧、舞台表现、粉丝互动等,此次AI翻唱的事件不仅有可能导致侵权行为扩大的风险,还将对歌手带来社会价值上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影响孙燕姿之后的商演活动等。”
“科技改变生活,但同时也影响了生活的秩序。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社会持续带来了新的挑战。”张廷元表示,此次AI歌手的“出圈”,可能对发布作品的用户和平台来说额外收获了一波流量,对年轻人来说是个饭后闲余时间的“乐子”,但歌手、版权方却因此受到了损害。它挑战了现有的版权制度和著作权的底线,给产业发展带来不确定性,也再一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尽管现在面临着维权的困难,但是我们应该加强政府的监管、市场的规范和法律的完善,呼吁对原创内容保护及版权制度相关政策法规尽快出台,对原创内容的积极性进行保护,同时也呼吁网络用户应尊重创作者劳动权益,加强版权保护意识。”
AI的出现让歌手“饭碗”不保?
业内人士:AI无法彻底替代歌手
2023年以来,ChatGPT掀起了AI浪潮,同时也带火了AIGC(即AI Generated Content,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生成内容)概念。此次,“AI孙燕姿”的出圈,再度让人们看到AIGC为音乐这一行业带来的技术革新与新的潮流趋势,未来,究竟AIGC将为各行各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AI是否会取代歌手?
胡多多认为,歌手是无法被AI所替代的,“对于歌手来说,尽管AI演进的速度很快,但歌手除了声音以外的人格魅力以及其他吸引观众的素质、能力,尤其是对于艺术创作来说,它是随机的,是将人从现实生活中所汲取的灵感和情感抒发在艺术表现上的特殊存在,这些都是机器所无法复刻的。只是说能替代一些简单的demo试听、导唱类工作,完全替代舞台上活灵活现、富有表现力的歌手是不会的。”
“哪怕虚拟数字人已经有了好看的皮囊,还有一点有趣的灵魂,但我们还是愿意面对面去交流。我觉得目前还没有看到机器有这样的突破。”腾讯研究院西南平台负责人王平禄表示,AI无法彻底替代歌手,从事音乐相关工作以及其他领域内容创作的人们不必太过焦虑。但与此同时,内容创作者都应多去尝试新鲜事物,追赶科技前沿变化。王平禄表示,AI的演进速度不可小觑,在视频类,包括3D内容的创作中的进步也非常快,这些都极大地推进了科技进步,但同时也为人们带来很多挑战,包括此次“AI孙燕姿”出现的版权问题,以及伦理、欺诈等挑战,“这些都还需要很多相关的政策监管,也希望未来AI能够进一步地规范化。”